今天是: 邮箱登录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中国地震局两位女司局长访谈

  [主持人]首先很感谢两位领导今天做客人民网与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咱们国家地震局背后的一些故事和一些工作的项目,可以说有了国家地震局这样坚实的后力来保障人民的生活,恐怕以后发生再大的灾难咱们也不害怕,有国际救援队在这里挺着,有咱们这样的领导在这里为我们服务呢,相信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再次感谢陈所长和陈主任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厅,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中央国家机关女司局长的系列访谈,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下期再见。[15:13][2012-08-07 13:52:17]

  [嘉 宾][ 陈华静]:今年又是实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防震减灾事业、台网中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台网中心承担的任务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也是当前我国政府构建国家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我们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以及工作实绩,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15:12][2012-08-07 13:52:08]

  [嘉 宾][ 陈华静]: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作出一个全面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我们是满怀期待,充满信心。[15:12][2012-08-07 13:52:02]

  [嘉 宾][陈虹]:首先,我的父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大学生。我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我和我父母的人生黄金时间分别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和后30年,我的父母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他们也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可以说他们人生的前半生是非常坎坷,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非常幸运的是,他们的后半生与我一起共同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的成就。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而且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所以我是幸运的,我觉得因为我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后30年的飞速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程,期间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衷心祝愿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祝愿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15:11][2012-08-07 13:51:55]

  [主持人]看得出来两位都是非常向上、非常乐观的领导,我觉得两位我更多的不仅是奉献了个人的青春和年华,更多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工作之后,因为我们也知道灾后救援工作,其实还有很多隐含、内在的危险性,比如震后的余震,还有其他容易产生疫情之类的,但是女性在这个面前,更是体现了自己的一种坚韧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们更多的灾民、让我们更多的老百姓感觉到一种温暖。党的十八大马上就要召开了,两位对这一大盛会有哪些期待和感受呢?[15:11][2012-08-07 13:51:46]

  [嘉 宾][陈华静]: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应该说任重道远,我想作为一名女领导干部,应该以一个良好的形象和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来展现我们优雅、内秀、干练的风采,努力工作,尽心尽责。我的人生座右铭就是:快乐的工作,健康的生活。[15:10][2012-08-07 13:51:19]

  [嘉 宾][陈华静]:首先我要感谢这个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展示才华的机会,使我们有幸能够通过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的一些方式,走上领导岗位。作为一名女干部,所承担的压力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履行好岗位的职责,也要尽好家庭的责任。我大学毕业后,就走进了地震部门,多年来的工作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投身防震减灾事业就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更多的是付出和超负荷的压力,但是我也很自豪,挑战了自我,经受住了压力,尽到了责任,也奉献了才华。[15:09][2012-08-07 13:51:12]

  [嘉 宾][陈虹]:谢谢。[15:09][2012-08-07 13:51:02]

  [主持人]相信您这种坚毅的精神对您的儿子影响也是很大的。[15:09][2012-08-07 13:50:31]

  [嘉 宾][陈虹]:好,我先来谈一下我的认识吧,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其次是科学合理安排你每天的时间,一个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生活上,追求简单、合理、科学的生活,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住诱惑,因为现在生活上诱惑也很多。要远离各种消耗时间的不良爱好,我觉得很多爱好非常消耗时间,不值当的。另外,我不向大家推荐我的生活方式,但我要说的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女人想要在事业上成功,必然在女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孩子的照顾方面会有所牺牲。我把家庭生活和饮食习惯各种安排得非常简单和科学,但是也缺少了一些家庭的温馨和惬意。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丈夫和孩子,他们对此从来没有挑剔过,而且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记得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好是我儿子高考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段,当时我是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司长,留守后方,我记得地震发生后的几周我几乎就住在办公室,我丈夫也经常不在家,所以我儿子一个人独立面对压力,自己安排生活。但是非常令我欣慰的是,我儿子现在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待生活和工作的韧性非常强,比我还强。所以我有时候就想,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有失也会有得,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15:08][2012-08-07 13:49:25]

  [嘉 宾][陈华静]:此外,我们还通过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些防震减灾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的信息,比如我刚才前面提到的中国地震信息网,这些都是我们公共服务体现的几方面的工作。[15:06][2012-08-07 13:48:37]

  [嘉 宾][陈华静]:第三是数据产品产出和服务。前面也说到了,台网中心承担了全国各类地震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和服务。目前全国有1000多个测震台站,大约750个前兆台站2500多套观测仪器,这些台站和仪器产出的数据是全部汇集到我们台网中心。这些年,我们通过科技部数据共享项目的支持,建成了1个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10个专业数据共享分中心组成的共享服务系统。除了为我们行业内部提供一个专业的数据服务以外,还特别注重为其他行业的用户提供服务,服务范围涉及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民间组织、军事国防等等这些方面,在国家科技进步、政府决策、重大工程、国家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应该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05][2012-08-07 13:48:30]

  [嘉 宾][陈华静]:第二是震后趋势的判定。尽管地震预报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尚未攻克,我们还是坚持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为根本宗旨,努力开展地震预报的探索和实践。地震发生后,地震形势如何发展?这个地震对周边乃至全国的地震形势有没有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一般在震后2个小时内,我们就初步形成了震后趋势判定意见。[15:05][2012-08-07 13:48:22]

  [嘉 宾][陈华静]:第一是地震速报。这是我们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一个最直接的服务。地震发生以后,政府和社会公众都想马上知道地震发生在哪、震级有多大、震源有多深等。我们在震后立即向政府和社会公众报告、发布地震消息,对及时部署开展紧急救援和抗震救灾、稳定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是由于我们及时报告,温家宝总理在震后两个小时就率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乘专机赶赴现场。[15:05][2012-08-07 13:48:13]

  [嘉 宾][陈华静]:谢谢网友的关心。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关于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5:05][2012-08-07 13:48:03]

  [主持人]任务很繁重,台网中心为震后尤其是救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公共服务性质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呢?[15:04][2012-08-07 13:47:50]

  [嘉 宾][ 陈华静]: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年,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4级地震,我们在汶川地震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沉着应对,快速响应,我们的各项工作应该是紧张有序的,圆满完成了震后的各级应急工作。[15:04][2012-08-07 13:47:34]

  [嘉 宾][ 陈华静]:另外就是汶川大地震后,地震信息立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地震信息网访问量是大大增加,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我们这个网站的日访问量仍然高达约200万人次,超出了我们网站平时访问量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当时我们紧急采取了相关的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网络的畅通和网站的服务。[15:03][2012-08-07 13:47:26]

  [嘉 宾][ 陈华静]: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的值班人员14分钟就初步定出了地震的位置和强度,23分钟就准确提交了正式的速报结果。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反应、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还在第一时间提供了震区的图件和基础信息资料,成为温家宝总理以及随行人员在专机上研究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与此同时,我们的震情紧急会商也立即进行了,对震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判定。在汶川地震后的24小时内,我们就先后召开了4次震情会商会,而且我们连通了震情会商视频,进行了多地专家异地共同会商,密切跟踪余震的发生和地震前兆异常的发展;再一个,我们紧急架设了与国务院应急办和地震现场的一个视频通道。[15:03][2012-08-07 13:47:01]

  [嘉 宾][ 陈华静]:在汶川地震现场,我们的现场通信车在到达现场后很快就完成了应急通信网络配置,启动了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开通了现场和后方的数据和音视频通信,同时还进行了实时救援过程的直播,圆满完成了都江堰现场指挥部、国务院应急办,还有回良玉副总理主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的应急通讯保障工作。[15:03][2012-08-07 13:46:46]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台网中心一直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那么请您谈谈台网中心在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后开展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是如何开展的?[15:01][2012-08-07 13:46:24]

  [嘉 宾][陈华静]:由于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台网中心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和社会对于地震部门的期待和要求,可以说比较多的体现在我们台网中心身上。[15:00][2012-08-07 13:46:14]

  [嘉 宾][陈华静]:它承担的主要任务,主要有: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各级地震台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类地震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和服务;地震信息网络和通讯服务以及地震科技情报研究与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等。[15:00][2012-08-07 13:46:05]

  [嘉 宾][陈华静]:好,下面我为网友们介绍相关的情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以承担监测预报业务为主的业务性单位,也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15:00][2012-08-07 13:45:57]

  [主持人]咱们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作为承担着中国地震局核心业务的直属单位,应该在防灾救灾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陈主任给网友朋友们介绍一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基本的职责是什么,具体都承担了哪些任务呢?[14:59][2012-08-07 13:45:46]

  [主持人]陈所长的话,让我想起了2008年奥运会北京的歌《我和你》,虽然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都是同住地球村的村民,应该携手互助,尤其在灾难面前。相信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现,也是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大爱和博爱。[14:59][2012-08-07 13:45:38]

  [嘉 宾][陈虹]:在中国国家救援队成立11年来,只要发生重大的地震灾害,我们都去开展救援,确实为我们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14:58][2012-08-07 13:45:26]

  [嘉 宾][陈虹]:2010年8月26日巴基斯坦洪水救援,我们救援队也去了,共救治了25665人次,开展各类手术及外科医疗处置大概934人次,开展超声、化验等各种检查约有2000人次。另外最近两次,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地震救援和2011年3月13日的日本地震海啸救援。[14:58][2012-08-07 13:45:18]

  [嘉 宾][陈虹]:2010年1月13日,大家可能记忆犹新,就是海地地震救援,这次地震虽然不大,但是造成海地将近30万人的伤亡。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成功找到了我国的八名遇难人员的遗体,而且还找出7名外籍,也就是联合国工作人员遇难者的遗体,在灾区开展了巡回医疗救助,医治了大量伤员,并开展了卫生防疫和宣传工作。[14:57][2012-08-07 13:45:10]

  [嘉 宾][陈虹]:另外是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地震救援,我们成功搜救出了3名幸存者,救治重伤员591人。2006年5月27日,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救援,我们救治了三千多名伤病员,印度总统苏西洛在灾区视察过程中还特地会见了我们救援队的领队赵和平局长。对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种援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谢。[14:57][2012-08-07 13:45:03]

  [嘉 宾][陈虹]:2003年12月26日,我们到了伊朗巴姆开展了地震救援;2004年12月26日,也就是当时非常大的一次地震,我们国家报的是8.9级地震,一次大地震,这次地震之后引发了非常大的,影响到了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很多国家一次大的海啸。这次地震之后,我们国家第一时间派了两批次的队伍到印度尼西亚海啸开展救援,医治了一万多名伤病灾民,先后清理出69具尸体,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赢得了受灾国政府和人民及其国际社会的各种好评,当时我也在现场,我也去了这个救援队,参加了这次救援,在印尼海啸时。[14:56][2012-08-07 13:44:52]

  [嘉 宾][陈虹]:另外,我想在中国国际救援队历次国际救援行动中主要有:2003年5月,也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后的两年,当时我们刚刚成立,刚刚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我们就赶赴了阿尔巴尼亚开展了地震救援,并且成功搜索出一名被压埋的小男孩。[14:56][2012-08-07 13:44:44]

  [嘉 宾][陈虹]:这支队伍自2000年4月份组建以来,已经圆满完成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海地等国家的9次12批国际救援任务,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而且还成功开拓了我国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为宗旨的救援外交,探索建立了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接受其他国家国际救援队来华执行国际救援的协调机制,也拓展了我们的国际救援范畴,使得我们的国际救援更加开放、更加全面。我们可能也记得,汶川地震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开放我们的国门,有很多国际救援队,比如新加坡救援队、日本救援队、韩国救援队、俄罗斯救援队来到我们国家进行搜救,记得俄罗斯救援队还救出了一名受灾者,把他救活了,救出来了。[14:55][2012-08-07 13:44:35]

  [嘉 宾][陈虹]: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和营救,同时也可以进行急救医疗。救援队的精神,我们救援队专门有自己的精神,救援精神是“团结协作、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不辱使命。”我们的救援理念是:安全和医疗贯穿科学救援全过程,保证队员无伤亡,最大限度地解决受困者。国家地震救援队是一支反应非常迅速、机动性强、突击能力强,能随时执行国内外地震灾害救援任务的国家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14:53][2012-08-07 13:44:20]

  [嘉 宾][陈虹]:谢谢主持人的提问。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叫中国国际救援队,英文简称CISAR(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这支队伍组建于2001年4月27日,由中国地震局和总参谋部共同管理调用,当时的建制是222人。刚刚我也说了汶川地震之后,这支队伍扩编为480人。2009年11月,这支队伍通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分析测评,获得了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成为了亚洲第2支(亚洲第1支是新加坡)国际重型救援队,进入国际一流行列。[14:51][2012-08-07 13:44:07]

  [主持人]的确,尤其是汶川地震过后,中国地震局在防灾救灾工作的各项举措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像刚才您也提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可以说是灾后救援工作的主力军。我们时常会看到在国内外地震现场,也能看到中国的国际救援队的身影,现在这支队伍的建设情况是怎样的呢?[14:49][2012-08-07 12:16:51]

  [嘉 宾][陈虹]:第五,我们想在地震灾害能力方面进一步扩大。首先汶川地震之后,我们也感觉到国家救援能力增强的必要性。所以,我们第五就是扩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加强地方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及能力建设。2010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原来222人扩编到480人,同时补充和增加了救援装备,使装备保障更加完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一些多震省份也对地震灾害救援队伍进行了扩编,比如云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人员扩编到1200人,还有海南、江苏等省一级地震灾害救援队也先后进行了扩编,这是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主要采取了五大措施,其他还有更多的,这是比较主要的五块。[14:48][2012-08-07 12:16:36]

  [嘉 宾][陈虹]:第四,我们修订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汶川地震应对过程中也显示出地震预案在针对性和操作性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所以,对此中国地震局对2006年出台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切实增强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巨灾适应性。[14:48][2012-08-07 12:16:24]

  [嘉 宾][陈虹]:第三,修订了《地震应急救援条例》,主要是为了加强和规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中国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立即起草了地震应急救援条例,目前是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阶段。[14:47][2012-08-07 12:16:13]

  [嘉 宾][陈虹]:第二,我们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14:47][2012-08-07 12:15:57]

  [嘉 宾][陈虹]:一是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了防震减灾法的修订。新修订的防灾减灾法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重建等内容作了修改、完善,充分吸纳了汶川特大地震抗灾救灾经验。新修订的防灾减灾法规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施工和设计,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此外,我们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对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的演练增加了规定。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规定了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是第一件事,汶川地震之后立即开展了《防灾减灾修订法》。[14:46][2012-08-07 12:15:40]

  [嘉 宾][陈虹]:好,非常感谢网友的提问。汶川特大地震反映了我们国家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比如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预报能力建设需要加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与互救体系不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需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予以完善等。[14:45][2012-08-07 12:15:20]

  [主持人]近两年当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全中国人民非常记忆深刻。有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地震过后,我们在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处置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新的措施呢?[14:45][2012-08-07 12:14:54]

  [嘉 宾][ 陈虹]:此外,我们在北京还建立了我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推动了大中城市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26个省181个地级市规划并建设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未来中国各级地震救援队伍还将着力推动标准化建设,扩展队伍内在功能。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训练标准,以使我们救援队伍的建设和训练更加规范,从而提高战斗力。[14:44][2012-08-07 12:14:43]

  [嘉 宾][ 陈虹]:为了在地震后最大程度地快速调动部署救援力量,中国地震局与解放军、武警和各级地方政府间已建立了部门和区域间的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区域联动、军地协同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我们在震后第一时间更加有效调动救援力量。[14:44][2012-08-07 12:14:34]

  [嘉 宾][ 陈虹]: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国家公共安全、政府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01年我们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伍,组建并成立,以后陆陆续续建立了地方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目前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一支以上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此外,还有部分市一级人民政府、县一级人民政府也建立了专业的救援队伍。2011年由武警总部牵头,在各省武警总队的工化中队中,都增加了地震灾害救援的任务,从而在全国形成了1万多人的专业救灾队伍。此外在发展专业救援队伍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的建设,目前全国共有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10多万人。[14:43][2012-08-07 11:55:46]

  [主持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地震灾害频发,世界各地仿佛都进入了一个让人很不安的“振动”模式,地震以其超强的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磨难,很多网友都很关心,地震发生过后,受灾群众应该如何得到及时的救援?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14:43][2012-08-07 11:55:25]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谈话节目。[14:42][2012-08-07 11:55:06]

  [嘉 宾][陈华静]:主持人好,网友下午好。[14:42][2012-08-07 11:54:52]

  [主持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陈华静。欢迎您。[14:41][2012-08-07 11:54:22]

  [嘉 宾][陈虹]: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好。[14:41][2012-08-06 16:21:35]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喜迎盛会巾帼情——中央国家机关女司局长访谈”第21期节目。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来自于中国地震局两位女司局长,欢迎两位,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一位是来自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陈虹,欢迎您。[14:40][2012-08-06 16:19:48]


QQ图片20140702143755.jpg


版权所有:38-365365体育在线投注 蜀ICP备05030409号 |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 防震减灾公众信箱:fzjz@scdzj.gov.cn
邮件登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